宋代山水画的现实气息真情实景
郭熙 早春图
以自然为师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并迎来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这是一个大师频出的时代,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郭熙、王诜、许道宁、燕文贵、王希孟、赵伯驹、李唐、马远、夏圭……他们的作品都来自真实的自然山水,来自深入的观察与艰苦的写生。正因为他们以自然为师,如实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源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齐鲁大地气候相对温润,山峦清润秀丽,烟云清旷,正是李成作品的特色,关陕天高地旱,山岭险峻,产生了范宽的雄强之美。江南的气候温润,山林平缓连绵,烟雨迷濛,产生了董源水色淋漓的抒情画风。画家运用的各种皴法与他们所生活的各地实景相对照,无不吻合无间。如实描绘在自然中的真实感受,是一个总的时代审美趋向,燕肃师法李成善画山水寒林,特别注重写实,平生所画都是眼见的实景,从不凭空想象,他认为这样的创作才能不失自然。这种尊重自然、取法自然的写实主义精神,在宋代山水画中被普遍地贯彻,不论民间画工,宫廷画师还是精通艺事的文人士大夫,不论荆浩、李成、范宽还是他们的追随者,对此都奉行不悖。
以现实生活为根基
宋代山水画家以现实生活为根基,长期沉浸在他们喜爱的自然环境中,坚持观察与写生,荆浩隐居于太行山洪谷“太行山……因惊奇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万本方如其真”;范宽“居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创作态度严谨、勤奋,一丝不苟,功力精湛。描绘的对象不同,绘画技法会随之改变,甚至一幅作品中,因物象不同,笔墨技法也变化万端。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近树用双勾法,远树用点簇法,飞瀑用留白法,奔湍用勾线法,山石的皴染,直岩用直点法,横岩用横岩法,斜岩用斜点法。不同的物象,分别运用了不同的笔法,以配合不同的物理、物性。不变的只有“浑厚雄强”的内在精神。
深入观察自然景象的形态变化,精心营造画面氛围。这一时期的画家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对山如何、水如何、近看如何、远看如何,春夏秋冬如何、阴晴寒暑如何、东南之山如何、西北之山如何……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要求画家精细准确地去观察、把握和描绘。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最为写实的时期,但这种写实不同于西方的风景写生,它是感觉上的真实,在自然中并没有真实存在的具体对应物,它不固定在一个视角,不特别强调光线明暗及其来源,也不太在意色彩阴影如何变化,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它要人产生可行、可观、可游、可居的心理联觉,可行、可观是制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是写真。可游、可居是主观的精神感受,是艺术家营造的让心灵得以舒适栖息的精神家园,是理想的生活场景。它与物理自然有关但又不同于真实的自然,是艺术家心中理想的自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从而它要求的是一种比较广阔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实再现,而不是一时一景的瞬间感受。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扑面而来的自然的真实气息和浓烈的人的情感,充溢的内心情感完全倾泻于画面之上,艺术家从不故意炫耀技巧,而只是把它作为表达艺术家胸中之境的一种必要手段,他们用笔程式少,变化多,很朴实,有时还显得有些拙笨,完全是为了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笔墨服从于画面,服从于形象,笔墨的皴法是为形象塑造服务的,其变化完全是为造型服务。画面意境是第一位的,笔墨技巧居于次要地位,宋代山水画家也讲究笔墨,笔墨效果也很精妙。但它是含起来、隐起来的,不会为了笔墨漂亮去损害画面形象的整体意味,笔墨没有脱离开形象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一切用笔用墨都是为了画家苦心孤诣营造出的情境与精神氛围。李成的烟林清旷准确捕捉住了齐鲁大地的物候特征,又饱含着李成个人独到的审美追求;范宽的堂堂大山既有陕南大山的伟岸壮阔,又是范宽宽厚博大胸怀的展现;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既是镇江江边烟雨迷蒙的实景,更表现出他多年的所视、所知、所思、所感,是由实景触发的心中理想的“米氏云山”。画家所造之境,最初来自自然真实,所以它有强烈的地域物候特征,具体实在、真实感人,这种真实又是经过画家心灵的浸润,带着画家的体温,以及他的理想、修养、格调、襟怀,以画家独造的意象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有一种饱含文化韵味的朴实美,开阔、沉稳、朴素而富于灵性。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雪后大山,堂堂寂寂,冰寒如镜,天空阴沉平缓,景物很实。而中景有光在焉,豁然一亮,有如伦勃朗之布光,阴沉而不惨淡,画雪景而有人间暖意,这是画家的胸怀。
李唐的《采薇图》,画幅不大,看不到巧妙绝伦的技巧,也没有刻意的笔墨表现,你简直说不出来山如何好,树如何妙,一切都很平淡、实在,构图好像也非常随意,树荫下石坡一抹,伯夷抱膝而坐,表情略显忧郁,叔齐与他侧身而谈,好像有很乐观的发现。画面整体生活气息浓郁,体现出醇厚、质朴、从容、温暖的精神品格,让人感到亲切,有人味,有生活的暖意。
内敛而强调书卷气
明清时期,山水画家开始脱离现实生活感受,不再注重画面形象的塑造,刻意追求笔墨语言的表现力,画面内含趋于内敛而强调书卷气,通过强调笔墨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审美内涵比较单调,不外枯寒、疏淡、清秀、柔润、冷寂。美则美矣,且高雅至极,但作为人的画家却很冷漠,似乎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艺术的发展史并非像科学那样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今未必能胜古。明清山水画尽管也有新的发展和成就,但比之宋元山水画,它是逐步衰落的。
作为绘画艺术,不能不讲究形象,不能不关注生活,笔墨终归是要为形象服务的,这正是宋代山水画的根本特征。它能让人体会到人的气息,虽非强健但很充盈,在这些画前,能感受到醇厚、朴素、从容、温暖,体会到作为人的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