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博物馆办展览 纪念《大闹天宫》诞生50年
一只抓耳挠腮的猴子是如何落在笔端,又经过多少道工序被拍成动画,在大银幕上腾空而起?上海电影博物馆二楼,一批珍贵物料静静述说往事,“动画经典、艺术瑰宝——《大闹天宫》诞生50周年纪念展”正在这里举行。50余年前的大师手绘原稿、赛璐璐片人景合成画面原稿、动画导演分镜头原稿、中英法德日韩等多种语言版本的电影连环画等等,同一只猴子幻化出上百个孙悟空,一下就把观者拽回过往。
开展那天,当年动画片的原画组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严定宪在现场粉丝的簇拥下欣然提笔,感染过几代人的“美猴王”跃然纸上。70后、80后们在赞叹,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如数家珍的儿时宝贝,还有一个如此骄傲的名字——中国学派美术片。但他们也在追问,曾经的那一批火种,何以没能燎原至今?
名家荟萃,有多少绘画样式就有多少动画类型
50多年前,由南京西路弄堂走出的严定宪,边在京剧院“偷师”,边受命“改造”漫画家张光宇设计的孙悟空造型。动画片,关键要会动,该怎样为美院教授的作品注入符合动画的灵魂?京剧名角“南猴王”郑法详告诉他,孙悟空不是武将,是只猢狲。为找到猢狲的感觉,严定宪在书桌上安了面镜子,每天对镜挤眉弄眼,好一番揣摩。整整2年,“齐天大圣”在动画底稿上活了。导演万籁鸣用8个字称赞:神采奕奕,勇猛矫健。而严定宪则谦称,没有张光宇的造型设计,那鸡心面孔、鹅黄上衣、豹皮短裙、红裤黑靴子的经典美猴王形象就不会深入人心。
1961年,中国丰碑式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集在电影院上映,引起轰动。同年7月,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影片造型取自齐白石的画。此后,剪纸片《等明天》和木偶片《长发妹》的美术设计是黄永玉;水墨动画又一力作《牧笛》的背后是李可染以14幅水墨山水画打基调,方济众以长安画派绘就背景;而程十发先为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长片《孔雀公主》做造型设计,再替水墨动画《鹿铃》挥毫泼墨;漫画家韩羽为《三个和尚》设定迥异造型;漫画家詹同替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操刀上阵;还有书画家张仃成就了工笔美术片《哪吒闹海》……
有了名家纷纷助阵,彼时的中国学派美术片达到第一座高峰。“可以说,当时有多少种美术样式就有多少种动画片类型。”本次《大闹天宫》纪念展策展人、美影厂导演沈如东忆往昔全是掩饰不住的留恋,“那时候名家甘当幕后英雄,一部动画片,哪怕仅仅10分钟,也会举全国之力倾心创作。”
不仅有美术大家丰富动画片创作,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那时中国学派的兴盛充实底气。《阿凡提》《西岳奇童》《神笔马良》等一批优秀动画片就充分借鉴了中国数千年传承下的艺术风格、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而《骄傲的将军》与《大闹天宫》则不约而同撷取京剧的精粹。“从艺术性而言,中国的经典动画根本不输任何国家,因为其更灵动,更像艺术品。”沈如东说。
学派凋零,曾经骄傲在何处而今失落亦在何处
“中国学派”于上世纪写下动画史上辉煌一页,但国产动画发展至今却走进了尴尬境地:一边是高居世界首位的动画产量,国产动画新作汗牛充栋,另一边却是动画大师与大作的严重缺位,作品能称经典者凤毛麟角。业内人士认为,当年的创作模式无可复制是主因,但市场虚浮如斯,原因怎会这般简单?
不止一人提及,人才、剧本、美育之困全都成为中国学派美术片重返巅峰的拦路虎。美影厂厂长钱建平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导演姚光华认为这是动画教育的源头出现问题。
沈如东更是直接指出:“以往美影厂的生力军无论是否主攻动画专业,大都来自国内各美术院校,有着全面的综合素养、扎实的美术功底与极佳的艺术感觉。”在他看来,有大师为创作引路的年代固然值得留恋,但要符合市场规律、要注重未来发展,动画创作的主力队伍还当在年轻人中扶植。“可惜的是,这些年动画专业在高教系统已呈‘多而无序’的状态。”据他所知,上世纪末,全国设有动画专业的院校不足70所,但这个数字到2005年时突破了400所,现在更已激增到千家。“千所院校中有的根本不具动画师资,有的一个专业招收千名学生。”沈如东是《葫芦兄弟》的首席动作设计,在他心里动画导演应该属于稀缺人才,美术设计同样值得稀罕。“合格的动画人才需要天赋、修养、眼光,可能最后才是技术,但现在大规模的软件操作培养,把学生对美的领悟、对电影的体会全都消磨殆尽。”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已消失的电影正片放映前的10分钟插片,也带走了动画短片的生存空间。当电影院把贴片悉数贡献给广告,电视播出平台与艺术动画短片的制作成本无法匹配时,类似《雪孩子》《九色鹿》《渔童》那些小而美的动画片全都失去存在的理由。于是,从业者们主攻动辄上百集的动画系列片,机器介入、人工退却,全在情理中。
成批的机器化复制,大规模依赖电脑绘制,这就很好解释,国产动画片在今天——市场繁荣却学派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