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画鹰!


宋徽宗赵佶的《御鹰图》传世的有两幅,一幅为架上白鹰,画上有蔡京长跋,现已流失海外,在私人藏家手中;另一幅为系于太湖石上的白鹰,画上有柯九思长跋,由于至今没有任何出版物刊印过,是毁是存已不知去向。

下面是《御鹰图》之架上白鹰原作,虽是黑白影像,也弥足珍贵,它出自1986年谢稚柳先生编撰的珂罗版《唐五代宋元名画》。


宋 赵佶 御鹰图 美国私人藏

谢稚柳先生这样评价宋徽宗的这幅《御鹰图》:

《御鹰图》论它的艺术描绘,双勾谨细,毛羽洒然,形体生动而自然。鹰眼的神姿,尤为英发,显示着一种威猛之气。而艺术的格调,却是清新文雅,绝去了粗犷率野的情味。尽管双勾是历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新颖的画风,是形神兼备的高妙写生,与崔白显示了一定的距离了。此图纪年为政和甲午(1114年),为政和四年,是时赵佶之年为三十三岁,是中期之笔了。


宋 赵佶 御鹰图(局部)

这幅《御鹰图》的另一亮点是书法位列宋四家蔡京的长跋。下面是《御鹰图》上蔡京长跋的全文:

万物赋形。禀气于八方。随方受色。其形不同。其色亦异。莫能易也。故鹏鷃不能移其色于鸿鹄。鸾凤不能变其文于凫雁。鸟黑鹭白。鸡丹雀黄。皆自然之理。鹰。西方之禽。其性鸷。其色苍。未闻有色白者。皇帝陛下德动天地。仁及飞走。齐阴阳之化。同南北之气。无彼疆此界之隔。羽毛动植。易形变色。以应盛德之感。为国嘉瑞。臣昨得至后菀。见大鹰立架上。其色纯素。心甚异之。伏蒙宣示鹰图。恍然若身再到。雄姿劲翮。高鬐短颈。望之若浮云轻鸥。真所谓应诚而至者。非特羽物效祥。神笔之妙。无以复加。

政和四年十月五日。太师鲁国公臣蔡京谨题

近现代画家于非闇在曾临摹过两幅《御鹰图》原作,对《御鹰图》最为了解,下面是他临写的《御鹰图》。


于非闇 临宋徽宗《御鹰图》


于非闇 临宋徽宗《御鹰图》局部


于非闇 临宋徽宗《御鹰图》局部

1924年于非闇借得宋徽宗御鹰图,迫于不能留下细看,只勾得粉本,摄影存之,而后在1944年前后,他根据照片和粉本背临了一幅,后被人索去。到1954年,于非闇根据马晋的临本和记忆复又画了一张,即北京画院的这张。


金城 临宋徽宗《御鹰图》

相较于于非闇临的《御鹰图》,金城这幅对着原作的临本应该更接近原作。

下面这幅是于非闇临写的宋徽宗另一幅系于太湖石上的白鹰,只可惜原作现在还没有任何线索。


于非闇 临宋徽宗《御鹰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