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洁楼藏吴昌硕《缶师三绝卷》亮相嘉德春拍
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6月2日(周日)晚上7: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吴昌硕的艺术创作,无论书法、绘画、篆刻,在近现代艺坛都称得上是一代宗师,其艺术风格影响深远。中国嘉德2019春拍的《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特推出多件缶翁力作。从四美兼具的《缶师三绝卷》,到用笔豪放的《葫芦》,从自成格局的《醉秋图》,到古雅清逸的《菊花》,无不体现了缶翁的笔端神采。
吴昌硕《缶师三绝卷》
Lot 400 吴昌硕 缶师三绝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 23×85 cm 画 23×139.5 cm 字 18×263.5 cm 印 19×213 cm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题识:
(一)野梅修竹古防风。庚子(1900年)暮春,写于石人子室。吴俊卿。钤印:安吉、吴俊卿印
(二)岁晚发孤棹,天留寂寞缘。好山阳羡邑,多稼老坡田。薄采红莲苦,秋舂玉粒圆。生涯剩农父,烂醉鞠花前。古篆开吴碣,官窑占蜀山。愧心游潦草,雠病谢跻攀。农道输初服,天风妥醉颜。柄权无尺寸,且莫叹时艰。入宜兴境。为吊孟东野,孤城倚溧阳。苦吟山独抱,多哭泪谁偿。知己纵寥寂,平生何感伤。世无韩吏部,下拜亦寻常。溧阳访孟东野遗迹。酒醒篷底眼茶麻,出郭迷离水一涯。潭吐蛟涎腾壑雨,艇扶鸥梦泊桃花。志和枯笠违苕水,杜甫青鞵误若耶。漫说尊鲈动归兴,帛鱼乐乐鲤鱼嘉。东氿道中。搜奇狂赋囤碑行,感事长吁射虎。高红把将离招客泪,青随不借别山灵。愁边步步趋尘海,醉后写写对晓星。泽国哀鸿啼满眼,可怜无语慰飘零。留别阳羡。蓉湖西去夕阳贫。屿蓼汀葭刺眼新。明月笑留襟上酒,柳枝闲惹袜边尘。池香赤鲤吹泉眼(惠泉深处,游鲤尽赤),琢古青虬舞石唇(听松二琢字)。安得老僧重爱客,竹罏茶味夜相亲。蓉湖深处品惠泉。一卷虎阜分来石,前似蓬莱刺海中。正欲谈禅添转语,玉龟室外鼠姑红。谢顾鹤逸赠英石,即书其玉龟室图后。近作数首,录奉匊邻老友先生正之。己亥(1899年)七月,自析津归棹安吉。吴俊卿记。钤印:吴俊卿印、昌硕
赵云壑(1874-1955)题引首 缶师三绝。竹孙先生鉴家属篆奉教。癸亥(1923年)仲夏之望,赵起谨书耑。 钤印:子云高兴、赵起印、存我
展览:
1.“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嘉德艺术中心,2017 年11 月7 日至22 日。
2.“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元创坊(香港),2018 年3 月24 日-4 月5 日
出版:
《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梅洁楼(香港),2017 年版。
说明:
1. 书法部分为胡钁上款。胡钁(1840-1910),一名孟安,字匊邻,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外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葆光亭主人,浙江石门(今桐乡)人。善书画篆刻,工诗词。工刻竹,治印名声和吴昌硕相媲美,不相上下,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刻竹极精,所刻扇骨技艺亦不下于蔡照。
2. 丁上左旧藏。丁上左(1878-1929),字宜之,号竹孙,一作竹荪,又号白丁,浙江杭州人。南社社友。著名藏书家丁申裔孙,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丁辅之兄,与吴昌硕、庞元济等人交善。
吴昌硕早年工书习印,继而“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但其习画当在三十余岁与任伯年论交之时。光绪三年,吴昌硕三十四岁,此时的吴昌硕在书法和篆刻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绘画上尚显生疏。经友人高邕介绍,结识了任伯年,向其讨教画艺,不意吴昌硕一落笔,任伯年即竟拍案称绝,以为他深厚的金石功夫,日后必将助其画艺大成。
▲ 《缶师三绝卷》局部
在众多的绘画题材中,吴昌硕最喜欢画梅。梅花向来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与兰、竹、菊合称“四君子”,与松、竹合为“岁寒三友”。吴昌硕传世最早的作品也是梅。尤其墨梅,更显出其孤傲不逊、刚正不阿的个性。画面点墨不多,笔走龙蛇。绘画中的疏密跌宕,盖与其篆刻、诗文章法相通。《野梅修竹》作于1900年,画中的梅花枝疏花少,即所谓“以作篆法写之,师造化也”。而竹子的画法受到郑板桥和石涛的影响,竹节讲究粗细变化、长短配合、高低错落,竹叶则讲究疏密相生。浓淡有致,尽可能展现出画面语言的丰富层次。是画款署“野梅修竹古防风”,出自王士祯《闻张公绶谈武康山水》,吴昌硕尝以此诗意作画,还画过另外一张《野梅修竹》,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 《缶师三绝卷》局部
吴昌硕行书早年学王铎,中年后涉猎更广,对祝允明、何绍基甚为推崇,又接受晚明诸家书风。其行草书融汇诸体之长,气势跌宕,默契酣畅,下笔兼具金石气,古拙老辣。沙孟海曾评价说,吴昌硕“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行书自作诗》共抄录吴昌硕自作诗六首,写赠“匊邻老友”,“匊邻”即胡钁(1840-1910),字菊邻,浙江石门(今桐乡)人。善治印,工刻竹,治印名声和吴昌硕相媲美,不相上下,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刻竹亦极精。是卷作于1899年七月,时吴昌硕从析津(今北京西南)返回安吉,三个月之后,吴昌硕由丁葆元保举,任江苏安东县知县,到任只一月即辞官而返,著名的“一月安东令”即由此而来。光绪三十四年(1908),胡匊邻因其子胡小匊(传缃)犯人命官司,激起众愤,屠家坝老宅被当地百姓捣毁,所藏金石书画大多被毁,少量散落,不知所终。胡匊邻避居嘉兴莲花桥畔,最后病逝客乡,胡氏家族从此风光不再。此卷在胡匊邻去世后,亦流出胡家。
吴昌硕与一般画家不同,走的是文先于画的文人画之路,但又不同于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等文人画家之路。吴昌硕的艺术发端其实是金石篆刻,继而书法、绘画,最后相与生发,将书画印熔于一炉,终成一代大家。
▲ 《缶师三绝卷》局部
吴昌硕的篆刻初从浙派入手,后融入皖、浙两派之长,再专攻汉印。亦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影响。他的篆刻从“印内求印”到“印外求印”,大量参用了《石鼓》、砖瓦、碑碣等文字的特点,深得纯朴浑厚之趣。既融入前人法度,又善于变化。其布局突出书法意趣,虚实相生,疏密有致。作品秀丽中显苍劲,流畅中见朴厚,蕴精深功力于粗头乱服之中,造就了一种独创的高古、雄浑、苍茫的印风,自成一家。
此印蜕卷共收录吴昌硕早期篆刻50方,其中不少印是吴昌硕的常用印,且是代表性作品,如“鹤寿”、“美意延年”、“抱员天”、“寥天一”、“石人子室”、“一月安东令”、“破荷亭长”等等。这件印蜕卷的难得之处是集齐了吴昌硕早期的主要常用印。同时能用这些印章的原印来做印蜕卷的,似乎只有吴昌硕本人或者子弟,其珍贵之处,不言而喻。
原为三卷的吴昌硕墨笔梅竹、行书自作诗及最具代表性的篆刻印蜕,后为“竹孙先生”收得并合装成一卷,并请吴昌硕的弟子赵云壑题引首“缶师三绝”。“竹孙”即丁上左(1878-1929),字宜之,号竹孙,一作竹荪,又号白丁,浙江杭州人。南社社友。著名藏书家丁申之孙,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丁辅之兄,与吴昌硕、庞元济等友善。此作集吴昌硕诗、书、画、印于一卷,有书赠好友胡匊邻者,又经好友丁上左收藏装池,正所谓“四美具,二难并”,识者珍之。
吴昌硕《葫芦》
Lot 399 吴昌硕 葫芦 立轴 设色纸本 138.5×67.5 cm
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题识:
园果黄且红,如锦张秋空。安得制成衣,被之七十翁。乙卯新秋,吴昌硕时年七十二。。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虚素
展览: “中国书画文房四宝木版水印画展览画集”,博雅艺术公司(香港),1980 年8 月。
出版:《中国书画文房四宝木版水印画展览画集》,博雅艺术公司(香港),1980 年版。
葫芦是一种最古老的吉祥物,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有避邪、招宝、纳福之意。葫芦不仅因其肚大口小而成为盛酒之天然器物,更因其谐音“福禄”、“护禄”,其枝茎称“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是乃“福禄寿”齐全,因而成为吉祥的宝物;同时,从传统风水上讲,葫芦嘴窄身肥,所收煞气,易入难出,因而是驱邪纳福、化解各种不利风水的法物……如此种种,数千年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葫芦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画题材中。
▲ 《葫芦》局部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尤其以葫芦令人印象深刻。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
吴昌硕此《葫芦图》写葫芦大藤,尽显以草隶之笔入画的气势。画家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藤蔓纠绕,果叶参差,墨色滋润,赋色鲜亮。几个硕大的葫芦均以没骨写成,用色轻重有别,各显老嫩之姿,量感质感俱佳。叶子浓淡有序,视托葫芦藤蔓用笔,奔放不羁,构成旋律,复以洋红画三个北瓜,既丰富全幅色彩,又充实构图。疏密有致,布局生动。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大藤,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画家尤具苦心,实处密不透风,虚处中疏通透,如此才使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此画用笔豪放,充分表现了吴昌硕古拙、浑重、豪迈的画风。是其画葫芦的佳作。